经济学研究(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经济学研究,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经济学: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有哪些研究?本文将阐述自己的观点。

1.国外研究研究现状

国外学术界对《哥达纲领批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前后对《哥达纲领批判》中基本思想的认识。因为在政治制度和价值观方面存在差异,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的态度、立场和观点也都不相同,关于共同富裕的研究国外大部分学者侧重角度为生产力发展、社会公平正义等。

因此,国外学者单独对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进行研究的并不多,对《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对拉萨尔观点的批判与自身共同富裕思想之间的建构还相对空白,所以本文能参考的国外研究较少。

2.国外关于《哥达纲领批判》的研究

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前,西方资本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时期从不同学者对《哥达纲领批判》的解读中可以判断他们是否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支持者;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后,由于长期的政府干预,导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滞胀、分配不公、社会矛盾等问题相继出现,因此国外学者开始分析《哥达纲领批判》中的正义、平等、分配观等思想。罗伯特·塔克在《马克思的革命性观念》一书中发出质疑,资本主义是否正义?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当时西方学术界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艾伦·伍德在《新社会主义》一书中指出,现代社会的分配制度需要与在社会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相适宜,如果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是相符合的,那么社会分配形式也是公平的。

加拿大学者凯·尼尔森着重分析了《哥达纲领批判》文本中体现的公正思想,基于马克思的视角,他对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分配正义原则进行了深度的思考,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不合理的社会结构,在其著作《马克思主义与道德观念:道德、意识形态与历史唯物主义》中他基于对《哥达纲领批判》的分析。

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正义诉求是消灭阶级、消除剥削,同时他还指出《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提出的社会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活方式,而且对于应对当前社会中的制度问题、道德问题等现实问题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3.国外关于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的研究

国外学术界分别从不同的维度分析和阐释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虽然在一定程度为我们提供了新的逻辑思路,但是对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的视角和程度都有所欠缺。

第一,研究角度侧重于“生产力发展”“分配制度”“人的发展”。德国的库诺在《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一书中强调,经济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社会生产的目的就是要满足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需要。加约·彼得洛维奇在《二十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一书中指出,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人只有在自己的实践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东欧学者R.德鲁贝克在《〈哥达纲领批判〉对发展共产主义社会理论的意义》一文中着重对按劳分配理论进行研究,他指出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两个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第一阶段的按劳分配虽然以多劳多得的原则实现了一定意义上的公平和平等,但又没有保证完全的公平和平等,只有通过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才能克服这一弊端。

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在其文章《共产主义之共者》中,基于马克思在《184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中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描述,迈克尔·哈特尝试用“共者”概念寻求在当代实现共产主义的可能。

还有一部分学者更多关注人本思想,从为人类谋求幸福和发展的角度研究社会发展思想,美国学者德尼·古莱在其著作《发展伦理学》中就从人的美好生活的角度出发,认为发展应当以人为中心,提升个人和社会的全面人性,以此来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学术界关注“公平正义”“自由”“福利国家”等概念。阿尔伯特赫希曼首先提出了基尼系数,用来衡量人均收入划分上的社会差别水平,基尼系数位于0~1左右,数字越大说明社会收入差异越大,贫富分化也越强烈。劳仑兹还设置了洛仑兹曲线来说明收入分布状态,曲线程度越大意味着贫富差距就越大。

罗尔斯在其政治哲学著作《正义论》中指出,现代制度设计的依据应当是正义,他希望建构一个在社会道德方面和分配实践方面都可行的社会原则,特别是他以社会观为出发点提出的有关社会分配公平的问题,不仅对复杂社会中分配制度的调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对社会正义原则的修改也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美方学者艾伦·伍德在其著作《马克思对正义的批判》一书中通过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指出,对马克思来说资本主义似乎是正义的,因为在正义范畴下制度应同生产方式相适应,而资本主义私有制恰好是能够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因此艾伦·伍德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正义的。

但美方学者齐雅德·胡萨米对艾伦·伍德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她在《马克思论分配正义》一书中指出,看待资本主义是否正义这个问题不能仅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理解,更重要的要看到马克思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的,马克思对资本家掠夺工人剩余劳动进行了深刻谴责,这就证明马克思在论述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时就论证了资本主义的不正义,同时胡萨米也进一步指出只有马克思倡导的按需分配才是最具正义的分配方式。

在20世纪40年代,为解决经济大萧条造成的资本积累失序现象,福利国家制度在二战后几十年内极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福利国家的各种弊端逐渐显露出来,甚至陷入到严重的困境之中,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在《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一书中就详尽描述了福利国家的弊端,一定程度上不仅削弱了个人的进取和自立精神,同时福利制度的膨胀也导致了行政机构的臃肿、社会资源浪费、以及各种官僚主义作风的盛行。

研究方向创新

突破以往对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的笼统把握,聚焦《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对拉萨尔唯心主义世界观和机会主义路线的批判,从微观角度审视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对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的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总结,从而概括出《哥达纲领批判》中的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的精髓。

对《哥达纲领批判》中的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的研究角度不能仅停留在一个维度,而是要进行全面的理解和分析。基于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社会学等理论维度研究《哥达纲领批判》中的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有助于从整体层面把握书中的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

经济学研究(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郑州考研网 » 经济学研究(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