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考研(暨南大学考研难度大吗?)




暨南大学考研,暨南大学考研难度大吗?

为进一步扩大“2021年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的辐射面,深化中医药理论传承与科技创新本质内涵,充分发挥标杆示范和引领作用,12月16日下午,“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前沿科技沙龙第二期”在广州暨南大学校本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会议形式召开。

广东省卫健委副主任、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教授姚新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杨宝峰,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樊台平,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刘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十处处长毕明刚、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展研究办公室主任张霄潇、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灿东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中秋教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匡海学教授、广州医科大学王新华教授、暨南大学副校长张荣华教授以及各大中医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以及中医学院师生等60余人参加会议,中医学院院长陈家旭主持。


与会专家(部分)

暨南大学副校长张荣华致欢迎辞。他代表暨南大学对各位院士、专家、老师和同学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他表示,学校在积极推动各事业稳步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中医药学科建设与发展。在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下,中医药学科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下得到高质量快速发展。本次沙龙汇集了中医药的翘楚,总结中医药研究成果,进一步扩大中医药学术进展的辐射面,将充分发挥标杆示范与引领作用,以点带面,点亮全国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满天星”。

张霄潇主任代刘平副秘书长致辞。他表示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是学会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学会将定期梳理年度中医药研究成果,并以遴选结果为基础举办系列沙龙,邀请中医基础、中医临床、中药学、药理学、中药产业等领域学术专家,共同搭建小规模高层次交叉学科融合的平台,促进整体中医药人才科研能力的提升。

广东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表示,广东省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的重要论述精神的实践中走先走前,中医药社会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目前已踏入新一轮中医药强省建设、大湾区高地建设以及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齐头并进的新阶段。今年的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科技沙龙第二期在广州举办,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对广东省和暨南大学的支持和信任。希望专家学者充分利用本次沙龙深入交流,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推动中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健康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广东省卫健委副主任、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

接着张霄潇主任详细介绍中医药十大进展。他从报告进展的起源、计划、遴选机制、社会反响等四大方面为参会专家讲述十大进展的工作情况。他表示,学会希望以十大学术进展为依托,帮助行业梳理有突出价值的科研成果,引导正确的科研方向,力争打造“重大科学问题-科技布局-学术进展-成果评价(奖励)”四位一体的中医药评价体系。

随后剑桥大学教授樊台平作了《中药“良关系”核心效应物质系列关键辨识技术及药物智创实践》的报告。

暨南大学何蓉蓉教授做了本期沙龙的主题演讲——“情志致病理论生物医学基础研究成果应用及转化”。

杨宝峰院士为组长,与会专家就本次沙龙的主题报告内容,进行了讨论。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新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樊台平、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灿东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十处处长毕明刚、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中秋教授、广东药科大学匡海学教授、广州医科大学王新华教授等二十多位专家线上进行深入的探讨。

毕明刚处长表示,中医药的基础研究如果想取得好的成果,切入点是至关重要。中医药研究需要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的良好契合,不仅中医“讲得通”,也需医学“解释好”。他建议中医药研究,一方面深化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相互融合,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中医药病理生理基础研究的重视。

刘中秋教授表示,中医药研究应注重用病理生理联动的机制来阐明中医的治病原理,充分挖掘中医的真正优势和特色。他向中医药人才作出两点提议:一是深入中药间接作用的研究,如药物动力学、生物链的评价。二是注重成果的转化,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与运用研究相互融合,提升中医药服务社会的能力。

王新华教授表示,情志疾病和躯体疾病是相互影响的。从情志致病入手,研究未病和易感状态是中医药研究的重要突破口。建议在研究“内热”生理学基础的同时,不断优化动物造模等因素,使病证结合的模型更加接近人体的实际;另一方面加强学科的交叉融合,鼓励打造学科交叉的研究团队,开展中医药前沿科学研究,以求取得新的突破。

匡海学教授表示,目前主要存在研究思路不完善和研究范围不平衡两大问题。他表示,在研究思路方面,较多研究缺乏中医理论指导,缺少和生物学的联系。在研究范围方面,偏重于小分子的研究,容易忽略大分子作用的研究。如大分子中药多糖存在普遍性,结构多样性,药理作用复杂,与中药复方有密切联系,值得深入研究探讨。

李灿东教授表示,本次沙龙聚焦中医药人才,通过交流指明方向,逐步形成合力,是中医药发展的良好平台。就情志致病主题,他提议一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的深度,拓宽“内热”有关致病因素的研究范围;另一方面扩宽研究的广度,观察不同脏腑的“内热”表现以及动态病理过程。

李良松教授表示,何教授关于情志致病的研究工作为情志医药学方面的其他研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借鉴作用。他指出,后新冠时代,情志病的发病趋势增高,心理疾病多,中医药及中医药文化治疗心理疾病有很好的前景,并期待与大家共同努力,在后新冠时代将中医的情志学说、心智学学说、身心学说研究推向新的高潮。

杨宝峰院士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建立包含分子结构、药效、毒理、药代质量标准、复方的中医药数据库;二是注重中西医结合和医工结合;三是加快数字医学建设,促进智能医学、生物技术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融入中医药研究,对中医药走向世界舞台有深远意义。

乔明琦教授充分肯定樊台平院士和何蓉蓉教授学术报告的专业性和创新性。他提出,一是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创新需要遵循科技发展共性规律,突破原有理论的认识,从原有的现象描述迈向本质阐明,实现理论的突破和创新,从而带动中医药学实质性的发展创新。二是提议学会提出新的理论体系,促进中医药学科的发展。

林丽珠教授表示,一是肯定樊台平院士和何蓉蓉教授的研究成果所体现的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中医药研究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二是做好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在临床有效药方的研究中,要从药理药效角度出发,将“大方”细化,提取复方药物的有效成分,提高利用度,让基础研究更好服务临床研究;三是建立完善的可重复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平台,让中医药更好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李平教授充分肯定何蓉蓉教授团队“情志致病”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和理论突破性。从情志致病角度出发,结合氧化应激生理病理学说,探索病毒性疾病、恶性肿瘤、代谢病等不同疾病角度的发病机制,为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孙蓉教授表示,今天的两个报告均充分体现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理念与特色。她提到,针对上火,中医有“通、清、宣、泻、降”治则,不同的药物具备不同的药物功效、针对不同的病证且作用于不同病位,建议基于临床病证指标体系,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评价方法,运用辩证用药的思维方法进行中药药效的研究。

程永现教授分享他的见解。他谈到,中医药学的临床应用和推广均需要证据,加强原创性、颠覆性、应用型和转化性研究,找准中医药研究的切入点,是实现中医药研究的重要突破口。二是加强中医药学对罕见病的作用及机理研究。三是思考和探索中医药学作为现代医学补充治疗的可能性及相关原理。四是探索研究中药复杂事物的有效办法,让研究深入清澈见底,避免出现“泛泛不深”的研究状况。此外,他还提到下一次流行病到来之前预测中医药发挥的作用,以及目前针对基因通路领域开展的复方研究是否可取,建议树立“标签”意识,形成统一的药效学评价方法和流派以及“实火”和“虚火”等有关问题。

岳广欣教授认为何教授的十大进展成果解决了躯体的刺激因素如何驱动精神疾病发生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他提出,在探索躯体刺激因素驱动精神疾病发展过程中,可从炎症因素、趋化因子以及氧化应激等的作用角度深入研究中医关于“滞”和“瘀”的相互关系。二是精神因素与躯体疾病相互影响,寻找两者绑定的关键因素是治疗情志共病的关键。三是中医基础缺乏数据支持,建议在基础理论有所突破的基础上,进行方法的创新,形成成熟的工具,实现中医数据的全国联盟。

樊台平院士表示,很荣幸有机会在本次沙龙代表团队展示过去十多年的研究工作成果,并表示从何蓉蓉教授的报告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关于“上火”的区域性研究值得进一步探索。

广州白云山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江涛高级工程师提到,基础研究要和临床结合起来,实现中药药效评价需要建立更加贴合临床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针对中药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瓶颈问题,开展理论、模式研究和关键技术的攻关,构建中药新药创新研发的理论、科学模式和共性技术的体系对于中药新药研发及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科研专家的基础研究多以企业的需求和市场为导向。

高昊处长谈到,科研工作者要有坚持和创新的精神,坚持在研究领域中立足,创新在研究工作中突破。针对中医药研究,不仅需要长期主义,还要实现技术上的创新与交叉融合。何教授的研究从生物出发,运用脂质组学分析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中药作用机理,在技术上体现了一定程度的交叉与创新。他建议要进一步增加研究的交叉度,与校内优势学科进行交叉融合,不断地优化和完善研究体系,进一步促进不同交叉学科的共同发展。

姚新生院士作总结发言,他表示,科学研究不仅需要各学科的交叉碰撞,更需要国际的交流与合作。本次沙龙,专家们的献言献策,为今后“情志致病”主题中医药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他勉励,中医药人才要不忘初心,主动落实国家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交流与合作,用科技力量讲好中医药故事,不断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舞台。

本次活动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暨南大学中医学院、暨南大学药学院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教育部中药现代化与创新药物研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教育部“双带头人”中药学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广东省疾病易感性及中医药研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南大学广州市中医方证重点实验室承办,广州白云山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嘉亨(珠海横琴)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有限公司协办。

文/梁紫恩 欧阳淑桦

编辑/王珊珊

暨南大学考研(暨南大学考研难度大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郑州考研网 » 暨南大学考研(暨南大学考研难度大吗?)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