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2023年,似乎总给人一种站在科技革命前夜的感觉。

各种带有“革命性”字眼的新闻层出不穷:

AI领域,ChatGPT从年初一直火到现在,就连比尔·盖茨都认为,“这是1980年以来最具革命性的科技进步”。

XR(扩展现实)领域,三大科技巨头 ( 索尼 、 苹果 、 Meta ) 都发布了自己的头显产品,尤其是苹果推出的Vision Pro,由于在硬件和软件层面都实现了重大突破,被视为是将人类带入“元宇宙”的革命性产品。

应用产品领域,Meta推出的Threads再次刷新历史,短短5天就突破了1亿用户,同样的量级,Instagram用了2.5年、TikTok用了9个月、ChatGPT用了2个月……

作为Twitter的竞品,Threads直接引发了马斯克对扎克伯格人身攻击,并声称要与他举行一场“不可描述”测量比赛。

当一轮又一轮的科技浪潮袭来,如果你也有种被“概念”们裹挟得手足无措之感,那阿信家这本被打出9.2高分的新书,你可一定要看——

站在这样一个各种极具“现实感”的虚拟世界正向我们涌来的历史性时刻,《从元宇宙到量子现实:迈向后人类主义政治本体论》试图回答无数科幻电影都在叩问的关于这个世界的根本性问题:

我们身处的“世界”是真实的吗?会不会像游戏中的角色一样,我们也只是高等级文明编织出的一串虚拟代码而已?

和一般介绍商业热点的“快读物”不同,《从元宇宙到量子现实》兼具流行文化的潮流感和哲学思辨的深沉感,有着很浓学术气质,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后现代主义哲学发展路径与新进展研究》的成果。

作者吴冠军,获澳大利亚墨纳士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归国后专心学术,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奇点政治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以其广博的学识,吴教授在书中讨论的主题不局限于书名中的“元宇宙”,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对我们生活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元物理学,人类世,资本世,技术世,量子现实、历史终结……这些话题都有涉及。

而作为本书思想之旅的同行者,柏拉图、笛卡儿、莱布尼茨、康德、拉康、福柯、牛顿、爱因斯坦、玻尔、薛定谔、海森堡、霍金,以及希区柯克、戈达尔、斯皮尔伯格、沃卓斯基姐妹、宫崎英高……也将先后“登台”。

这本思想浓度极高的书,说得功利点就是,你只需要花一本书的钱、看一本书的时间,就能享有数倍于这本书的获得感。

来句“非读不可”的总结——《从元宇宙到量子现实》揭示了我们这个时代技术喧嚣的底层肇因,如果你不想被未来淘汰,那这本书,绝不可错过!

点击书封,即可购买

什么是元宇宙?

2021年,拜病毒所赐,无数人不得不蜗居于斗室之间,为了缓解焦虑,大家开始冲进线上的虚拟空间寻找慰藉。

这一年,也被称为“元宇宙元年”。 脸书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甚至直接将公司名称更改为“元”,并宣布元宇宙“将会在未来5到10年成为主流”。

“元宇宙商业之父”、亚马逊前全球战略主管马修·鲍尔在2022年给元宇宙进行了更直白的定义,他写道:“元宇宙被设想为一个平行世界,人们将在那里花大量的时间工作和生活。

不同于商业界的狂热氛围,学术界的看法更为冷静,甚至有不少观点将其视为“陷阱”“幻境”“幻觉空间”,甚至是“技术毒品”,认为沉浸于虚拟世界中的我们就是一种数字技术下的僵尸。

诸如此类的评论,实质上是对虚拟世界的一种“污名化”,为此,吴冠军教授在《从元宇宙到量子现实》中提到了两个值得我们关注的人。

一位是十八世纪的德国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他认为,我们的感官所能体验的东西是十分零散与破碎的,但是我们依旧能够形成一个连贯性的认知与理解,这是因为先验统觉(transcendental apperception)在发挥作用。

康德

那这是不是一种幻觉呢?当然不。

实际上,我们对于现实的感知与体验,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其本身就已经自带元宇宙属性,我们所有感知元宇宙的这些方式,恰恰也是我们用来感知现实世界的方式

所以如果说元宇宙是个幻觉空间,那对于现实世界来说,同样也可以成立。在这一意义上,我们所理解的“现实”(reality)就发生了变化。

另一位是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与列纳德·蒙洛迪诺合著的《大设计》一书中,霍金提出了一个概念,叫依赖模型的实在主义(model-dependent realism),他认为我们对于现实的理解依赖于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模型。

正如我们通过一个镜片(lens)来看这个世界一样,我们是在自己的脑海中组装出一个又一个的画面(image),只有这样,这个世界才可以确认为我们自己所理解的真实的世界。

霍金

既然这样的话,这种“现实”是极易被扭曲的,我们所有对现实的那种确凿到不能再确凿的认知,都可以通过变戏法一样的方式展现出来

这既不是幻觉,也不是欺骗,这恰恰就是我们如何理解世界的方式。

在今天的元宇宙世界中,情况同样如此,虚拟与现实、游戏与生活的二分法则在元宇宙的世界中将变得越来越难以区分。

简言之就是,人类(智人)所体验的“现实”,始终有一个虚构性的内核。当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我们也是在生活,我们也在游戏世界的互动中创造出一种新的现实。

为什么会出现“元宇宙热”?

元宇宙虽然诞生于2021年,但在吴冠军教授看来,它并不全然是“新冠肺炎大流行的一个意外的副产品”,背后有着深刻的资本逻辑

为此,《从元宇宙到量子现实》提出了一个 乍听上去很惊悚的命题:这个“世界”里的人类文明,业已进入剩余时间

工业革命以降的行星地球,被包括大气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罗·克鲁岑在内的跨学科学者视作进入了新的地质学纪元,这个纪元被命名为“人类世”。

法国技术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更是把人类世称为“熵世”,认为这标识了“一个行星尺度上操作的大规模且高速的毁灭过程”。

所以,“人类世”这个概念并不是对“人类”进行人类主义式认肯,相反 ,它标识了人类文明的灭绝性力量已经抵达行星尺度。

人类世的顶峰,可以被进一步称作“资本世”。资本世的内核,就是行星私有化与万物(包括劳动)商品化。

放眼当下现实,各种行星资源——“自然资源”乃至“人力资源”——被广泛地私有化与产权化,并被组织进资本主义系统中,成为资本积累的诸种“原始材料”。

这恰恰意味着,资本主义的空间性修复潜力已逐渐趋向枯竭。二十一世纪的“人类世文明”正走向深渊性的奇点,人类(以及行星上许多其他物种)已经生活在剩余时间中。

《从元宇宙到量子现实》认为,即使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现在以启蒙式的“普世价值”开道,发起致暗性的贸易战、技术战,也无法改变这个“宿命”,因为 “奇点资本主义”已然趋近于耗尽其自身的潜在修复性能力。

对于我们所生活其内的这个当下现实而言,元宇宙,只不过是资本主义仍在挣扎的一种新方式而已

这股热潮,无法解决这个世界本身的危机

元宇宙+量子现实

将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电影和电子游戏是人类通向元宇宙的两大阶梯,不过,即使你戴上目前沉浸感最好的头显,不管分辨率怎样提升、GPU算力怎样强化,都无法改变这样一个现实——“元宇宙”世界是由一个个极其细小的像素组成的。

用量子力学的理论来说,元宇宙世界是“量子化”的。 可这不也是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底层现实吗?

量子力学的诸多实验结果让我们意识到,在没人观测时,一个对象竟然可以同时在两个位置上(乃至无数个位置上),竟然可以同时穿过两条缝(乃至无数条缝)……

然而一旦有人看过来,不可思议的鬼魅现象立即消失,对象立即回归我们所熟悉的日常现实中的那个“经典模式”——要么在这里,要么在那里,要么走左缝,要么走右缝。

我们就像身处电影《玩具总动员》中的场景:当有人类看向玩具们时,它们就表现得像普通玩具,可一旦没人看过来,它们全部“活”了过来,大搞派对……

量子力学开启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这是一种彻底的后人类视角。

正如玻尔的学生、量子引力论奠基者约翰·惠勒所说:我们的观测行为,不仅能参与宇宙的构建,并且能回溯性地改变宇宙历史。

由此看来,量子力学所揭示的这种“参与性宇宙”比今天任何的“元宇宙”更为不真实。那么,有没有可能,这个参与性宇宙本身就是一个“元宇宙”呢?

吴冠军教授认为,量子力学既增加了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拟真游戏的可能性,同时又极大地提升了这件事的难度

说我们可能活在虚拟世界是因为,倘若这个世界可以无限提升“精细度”(亦即,可以被无限细分),那么,它就不太可能是计算机拟真出来的。可量子力学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具有有限的颗粒度。

说构建一个人类世界的“元宇宙”很难,一来,我们当下所使用的计算机只能模拟有理数,而无法模拟无理数;二来,量子力学还揭示出我们这个世界具有随机性,这就使得它超出了经典计算机的拟真能力:所有数学结构都不允许随机性。

《从元宇宙到量子现实》进一步提出,倘若宇宙真的就是一个拟真出来的元宇宙,那么,量子力学所揭示的各种鬼魅般的现象,都能得到很好的阐释——它们都是编程我们这个世界的程序员在面对有限算力的困境下想出来的权宜之计

这将根本性颠覆建立在牛顿主义世界观之上的社会科学,正是它们塑造了我们的日常行为。因此,与量子物理学同步,“元宇宙时代”的政治学也应该有相应的“量子转向”

玻尔的学生、量子力学奠基者之一维尔纳·海森伯,把科学视作“人与自然之间的互玩(interplay)中的一个行动者”。

带给我们的启发是,我们身边的一切,实际上也都是这种互相建构的产物

我们这个世界里的80多亿人,或许都是游戏中的角色而已,我们对事物的所有感知,在没有“互动”之前,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静态的数据包。只有当互动开始时,只有产生了数据交换,“存在”才被建构了出来。

量子物理学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正是有了互动,才会产生互动的两极——你与你之外的一切。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现实是容易被扭曲的,而真正发生的东西实际上就是量子的、粒子的互动和算法上的数据交换,正是这些互动性的东西才构成了我们的世界。

所以比存在更基础的东西,是我们在跟不同的个体发生了关系、发生了互动,互动改变了你,也铸就了你,不是有你才有互动,而是有了互动才有了你和我

由此,后人类主义政治本体论,就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表述:

worlding = wording/coding + playing/intra-acting

(世界化成= 语词化/ 代码化+ 玩/ 内行动)

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关键是,在本体论意义上进行自我展开,通过玩、探索和创造,产生出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可能性

华东师范大学奇点政治研究院院长吴冠军重磅新作

刘擎、严锋、施展、张成奇、徐英瑾 联袂推荐

点击书封,即可购买

吴冠军、严锋、刘永谋、余晨联袂推荐

《现实+:每个虚拟世界都是一个新的现实》

人工智能顶级学者侯世达弟子

大卫·查默斯扛鼎之作

帮你更好理解“现实”本身

点击书封,即可购买

清华、首师大物理教授推荐

《量子传:究竟什么才是现实》

全景展现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黄金时代

一场棋逢对手的巨人之战

点击书封,即可购买

扫码下方海报二维码

可参与《原则》(实践版)的公益赠书

回答三个问题,有(很大)机会获得赠书

-End-

2022.7.13

编辑:楚旂 | 审核:Yoyo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郑州考研网 »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