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研究生(青岛大学研究生院)




青岛大学研究生,青岛大学研究生院

浮山巍峨,黄海扬波。山海形胜,讲诵弦歌。

轻启时光扉页,回望30年前“四源”汇流之际,青岛大学于新起点迈开步伐,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培养了一批学术精英、治国栋梁和行业翘楚,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立足青岛、融入青岛、服务青岛,青岛大学正致力在服务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中求发展,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求突破,朝着“建设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目标矢志奋斗,砥砺前行。

教育观察第63期

撰文/高涵

审校/庄建成

四脉融汇

多元交融谱时代新章

青岛大学自发轫之时,便成为青岛高等教育的起点。

拥有深厚底蕴的青岛医学院,让青岛迎来了现代医学教育的第一缕曙光;专业体系齐全的山东纺织工学院,为青岛纺织业赢得了“上青天”的美誉;作为全市唯一普通高等师范院校,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奠定了青岛师范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改革开放时期,原青岛大学的建立让“为青岛办一所综合大学”的梦想成真。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条块分割、办学分散、效益不高等问题凸显。1993年5月14日,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原青岛大学与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医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新的青岛大学。

作为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首批合并办学的高校,青岛大学于兼容并收间完成历史的衔接,各种全新的气息在这座学府氤氲涌动。合并办学三十年来,青大始终心怀“国之大者”,走出了一条追求卓越、创新发展的道路。

2001年,《青岛大学“十五”改革与发展计划》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青岛大学加快推进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2018年,青岛大学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一三五五十”发展战略和新“三步走”发展目标,开启了全面推进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新篇章。

图片来源:青岛大学官方微信

来路迢迢,几经变迁,不变的是青岛大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明德 博学 守正 出奇”的校训精神代代传承,无数青大人心系家国,在上下求索中走向卓越。

人体解剖学专家沈福彭编译了《骨关节解剖学》和《心血管解剖学》,并将遗体献给医学教育事业;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嗣瀛成功解决了国产反坦克导弹“红箭—73”脱靶问题,筹备成立了青岛大学复杂性科学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忠教授对高分子材料无卤阻燃化遇到的技术难题和瓶颈进行研究和攻关……

如今,青岛大学每年万余名毕业生中,超50%留青就业创业,超70%留鲁就业创业;2/3以上的青岛上市公司CEO、CFO,1/2以上的青岛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1/2以上的青岛各大医院科室主任均毕业于青大;山东省纺织企业70%的高管为青大校友……

教授高深学问,养成硕学宏才,应国家之需要,在青大,一幅开拓进取、奋勇争先的恢弘画卷已然绘就。

多学科协调发展

勇攀科技创新高峰

根植齐鲁大地,积蕴30载春秋,从迎来新生到勇立潮头,青岛大学纵越两个世纪,正于新时代的浪潮中高歌猛进。

从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到逐步扩大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再到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内涵建设,青岛大学在改革创新中行稳致远,在栉风沐雨中厚积薄发。

在高水平学科建设领域,青岛大学39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流专业占比71%,15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100个专业上榜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行榜,位列全国第23位。

学校建有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动汽车智能化动力集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7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机器人智能交互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数字医学与计算机辅助手术重点实验室等40个省部级创新平台。

图片来源:青岛大学官方微信

三十载沧桑砺洗,雄厚的学科、专业实力为青大创新发展,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十三五”以来,青岛大学获批国家重大重点、国家自科基金、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372项,到账科研经费从2013年的7600万元增长到2022年3.76亿元,增长近4倍;高水平论文数从2013年的700篇增长到2022年的5600篇,年均增长64%。

搭建国内首个人源细胞重组蛋白生产平台,联合研发的“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与“外科智能显示系统”已在全国百余家医院推广并应用于临床,利用海藻纤维制备技术开发多功能海洋纤维及纺织品……一批聚焦前沿领域的成果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与此同时,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教育理念,逐渐形成了“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融合、教学与科研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融合”的“四个融合”一流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体系。

如今,“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功构建,小班化教学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蔚然成风,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第四课堂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融于一体,海内外文化名家的特色讲堂点燃了学子梦想,2022年开设微专业,为复合型人才培养“增砖添瓦”。

扎根齐鲁、放眼世界

与城市共成长

当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现代大学更应该发挥好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职能。一直以来,青岛大学与国同行、与时俱进,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和拓展。

作为国务院侨办的华文基地,青岛大学每年培养大量的海外汉语师资、华侨子女等,为汉语海外推广、中华文化传播做出积极贡献;坚持国际化办学战略,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193所院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建立师生交流、联合培养、科研合作等项目200余个;牵头筹建上合经贸学院、上合经贸研究中心,研究并发布上合组织国家贸易指数,部署“一国一校”方案,打好“上合牌”……

图片来源:青岛大学官方微信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作为以青岛这座城市名字命名的大学,青岛大学的成长始终与青岛的发展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为此,青大专门制定了服务青岛的规划文件:2018年推出《青岛大学服务青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白皮书》,2022年又推出《青岛大学服务青岛计划》,校地融合不断走深走实。

近十年来,青岛大学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战略合作,与青岛市共建青岛企业家学院、青岛律师学院、青岛社会工作学院,与威海市、日照市、菏泽市、东营市共建创新研究院;积极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企业需求有效对接,共签订横向科技合作协议1730项,实现专利转化285项。

在5月13日举办的青岛大学创新发展大会暨高水平大学建设论坛上,青岛大学先后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山东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与青岛西海岸新区签署青岛大学医学医疗中心合作共建协议、与鲁南制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面向“十四五”,青岛大学提出“一体四翼”的工作思路:“一体”是以学校事业发展为体,“四翼”中第一翼是指上合校区建设,依托上合校区服务上合示范区,服务上合组织经济发展需要;第二翼是指医学医疗事业发展,以科研带临床,以高水平医学带高水平医疗,打造北方重要的医疗高地;第三翼是指师范教育(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以小而精、小而优、小而强的师范教育,服务青岛基础教育发展;第四翼是指科技文化社会服务。

面向未来,青岛大学将加快实施学科集群和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战略,深化校地融合,进一步做强医疗、纺织、教育、文化创意等服务地方的优势特色领域,进而推进高水平综合性、研究性大学建设。

青岛大学研究生(青岛大学研究生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郑州考研网 » 青岛大学研究生(青岛大学研究生院)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