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宿舍(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宿舍图片)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宿舍,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宿舍图片

下肢残疾,穿上一套“机械衣”,就能重新站起来,出门散散步;中风瘫痪,套上“钢铁甲”,就能摆脱病床,出门买买菜……让身体与一套钢铁肢体绑在一起,让丧失的功能奇迹般失而复得,真的能变为现实吗?

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北京交通大学一本科生团队就将此理想转变成为实际。近年来,伴随着外骨骼技术、人机交互技术、脑机接口等技术快速发展,康复机器人作为康复医械产业的代表性产品,迎来高速发展新契机。

当下,医疗康复外骨骼笨重、附加转动惯量大,且费用昂贵,而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王天乐,林映廷,马丁一三位本科生组成的团队,打造出来的“双向线驱动外骨骼Bixo”成本低效果佳,已进入临床试验。项目接连在全国大学生科创比赛上斩获大奖,近日团队及其成果还获得《北京日报》整版聚焦

不止如此,在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上,该团队突破重围,获得银奖。据悉,这是团队继去年获得2022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后,再次获得“挑战杯”大奖!

荣誉的背后,是团队积极创新、突破自我的最佳见证!相信一定有人非常好奇,为什么北京交通大学的本科学子会这么优秀?其实原因很简单。

首先,从学院的办学历史来看,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1996年,其前身可溯源至1909年建校之初设立的邮电班,是我国早期成立的电信学科之一,1949年电信系正式建系后成为该校的传统特色优势学科之一。依托优势学科,建设了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自动化、智能系统与装备六个本科专业。

历经百年积淀,始终走在学科前沿的北京交通大学,为我国电子信息领域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提供了坚实平台。也就是说,在其深厚的办学根基,自由、创新的氛围影响下,学生与学校得以互相成就。

其次,整个研发过程可谓是困难重重,他们需要横跨机械设计、电路设计、人体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最终解决这些难题,打造出一款双向线驱动外骨骼机器人,并成功申请了发明专利,离不开该校侯涛刚、唐涛、冯麟淞等名师的指导。毕竟俗话说的好,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柳叶刀》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有4.6亿人有康复需求且未来将持续增长。而康复机器人作为康复医疗领域的重要器械产品,成为医疗机器人领域增速最快的细分赛道。对老年人和运动功能部分丧失的病人而言,康复型外骨骼机器人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从这个方面来看,北京交通大学贡献卓著。总而言之,北京交通大学为学生提供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学习条件,引导学生始终保持求知探索的精神劲头,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这样为学生着想的学校,值得大家认真考虑。

关注“高考志愿说”,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原创解读!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宿舍(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宿舍图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郑州考研网 »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宿舍(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宿舍图片)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