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学考研(西北政法大学考研分数线)




西北政法大学考研,西北政法大学考研分数线

西北政法大学南山剧社是由新闻传播学院一些学生于2010年成立的。剧社由编导部、宣策部和舞台技术部组成,剧社和各个部门都有一个负责人,主要任务就是每年举行一次公演。

对于南山剧社来说,每年的创作演出活动是他们最大的事情。在排演新剧目期间,南山剧社的社员们会忙碌起来,编导部在动员全体部员进行原创剧本创作,剧本成熟的编剧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寻找自己想要的演员,然后进行话剧的排练,舞台技术部完成后台和道具工作。最后的公演是大事中的大事,不仅所有剧社成员要参加,还要从剧社外请很多同学帮忙。但西北政法大学里,南山剧社是唯一能扛起原创话剧大旗的剧社。韩紫微、龚成、闫泽敏、董月、杨家梁,这些都是西北政法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专业中最优秀学生的代表。其他学院的同学也踊跃加入,闫旭就是很好的例子。热爱演艺事业的他,从大一开始就参与了南山剧社的演出活动,与剧社的同学“厮混”在一起。南山剧社最大的价值并不在于它造出了许多优秀原创话剧,而是在于它带给西北政法大学的浓郁的戏剧艺术氛围,这个特点在话剧《庄严的审判》创造演出过程中被完美地体现出来。

《庄严的审判》是由我编剧,杨家梁导演的校史剧。该剧从主创到后台,从演员到道具,南山剧社成员的身影占据了绝大部分。虽然这不算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但它带给我们的意义不仅仅是艺术创造,还有全面的素质锻炼。透过台词的创作和运用使我们学会表达感情,也能训练我们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加强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技巧。戏剧内容的发展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集体思考的机会。戏剧是一种学习与别人协调和接受别人的活动。由于戏剧是集体活动,通过集体创作可以使我们减少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通过角色的扮演和创造,我们学会体谅别人和获得群体的接纳。通过角色扮演,我们有机会对生活作出适应,使我们能有机会接近感同身受的层面,产生移情的作用。参与者在戏剧过程中需要做出很多决定,根据心理学的说法:越多做决定的学习过程,越能帮助个人的成长。戏剧素材是生活的反映,戏剧能给予更大的空间去讨论和了解社会问题。对同一社会问题,戏剧能提供多方面的探索。

戏剧是一种价值观的学习过程,在不同的资料背景下,我们学会如何处理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戏剧活动可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力比接受知识更重要,因为想象力是知识的泉源,戏剧活动从台词到道具布景和整体表达,都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否则我们也不可能在舞台上看到这么多具有创意的舞台效果。南山剧社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有些老师不断干扰剧社内部事务。我觉得剧社既然大部分工作是由学生完成的,这个社团就应该交给学生操控。身为老师,既然对戏剧和表演知之不多,也不能给予实质性的帮助,就不应该干涉学生的演剧活动。南山剧社最缺的还是剧本。剧社的大部分人都是怀抱热爱戏剧的梦想进入剧社的,但真正能写出好东西的人寥寥无几,并且这是老师教不出来的。

北岛在《呼救信号》这样写道:“剧场,灯光转暗/你坐在那些/精工细雕的耳朵之间/坐在喧嚣的中心/于是你聋了/你听见了呼救信号”。当演员在舞台上,尽管台下观众万千,仍然会满耳寂静,像坐在了无人的旷野。事实上投身话剧事业的人,就应该有这样的心境。杨家梁说,让他每天睡在剧场他都愿意,如果每一个学习艺术的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中国话剧事业也将迎来发展高峰。我们学校开设了两个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实践机会却少之又少,本属于我们的剧场,却被“抢走”,变成了学术报告厅。读过《演员的自我修养》的人,都知道,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学生时代,每天都是在剧场里度过的,虽然专业不同,但我觉得编剧比演员更应该在台上多实践,这样才能写出让演员发挥出最大表演限度的剧本。

可我们现在的课更多的是理论,直到大四,我们也没有多少能进入剧场实践的机会,学校开设这门专业,是真的想培养出戏剧人才?还是在明目张胆的捞钱呢?我只是说出真正想学习戏剧的学生的心声而已,大家都是这样想的,我只不过是写了出来而已。记得《庄严的审判》排练的时候,一位校外戏剧家在舞台上为演员们教授表演的技巧。我们所有人都认真地听,认真做。因为这才是我们应该得到的教学。我们本应该把课本带到舞台上阅读。我们希望有这样的课程,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实践机会。

我们大三时有一节课是关于表演的选修,大家都踊跃的选了这节课,但老师明显不是能教得了表演的,表演课硬是上成了音乐课,我们来到剧场,却浪费了剧场,还有时间。更有甚者,我们戏剧文学的专业课,话剧剧本写作,第一节课老师就给我们说,他她没写过话剧剧本。我谈这些有些偏题,但也与南山剧社有关。这也是我们每个想好好学戏剧的人,想把剧社搞好的人想说的。

西北政法大学考研(西北政法大学考研分数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郑州考研网 » 西北政法大学考研(西北政法大学考研分数线)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