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考研(新闻传播考研考哪些科目)




新闻传播考研,新闻传播考研考哪些科目

余清楚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以满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为目标,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展工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加大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力度,要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要求,新闻传播教育应当跟上时代步伐,对市场和传媒生态有新的审视,加强对新闻实践的了解、理解和创新。改革需要跳出传统文科思维模式,打破学科壁垒,完善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厦门大学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全过程教育和教育生态链的相关学科建设工作。此外,还要抓住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契机培养人才,立德树人、为党育人,围绕教学改革,把教学作为第一任务,以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国际传播能力,为中国新闻传播培养人才,为中国国际新闻传播能力建设贡献力量。

陆小华 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这指明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发展”“向何处去”的根本问题,点明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价值取向与核心目标,也定义了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内涵。这给新闻传播教学和研究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怎样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作出新闻传播学应有的贡献?怎么在回答好“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时体现出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学路径?基于此,分享三点体会:一是在致力于培养中国人的过程中,新闻学院人才培养要注重强健彰显中国魂。二是在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中,强化新闻学作为支撑学科的建设。三是要以建构中国自主的传播体系作为价值取向,来推动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此外,还需重视数字新闻学相关理论方法实践的研究。

陈信凌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实践框架的早期构建方式。第一,形成了新闻宣传的指导理念。主要通过积极阐释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念和依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新闻实务进行引导的方式进行宣传。第二,健全了新闻宣传的管理体制:建立宣传例会制度;统一宣传口径;注重培训与规范。第三,建立了富有张力的报刊版图。既有横向呼应,又有纵向贯通,它们代表报刊的系统性关联和属地性关联。在报刊布局时采用立体性布局,避免了平面化和碎片化,今天主流媒体的布局基本上还是采用这一结构。第四,开创了报刊发行与接受的路径。

刘亚东 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就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学改革而言,当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科交叉融合不够两个主要问题。学科建设应秉承融合创新的发展理念,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融合创新办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学界与业界交叉融合。理论探索和实践相结合,打造新闻传播学术研究共同体。师资方面,南开大学引进优秀新闻业界人士,学院能够在学界和业界之间搭建人才交流桥梁,优化人才结构。第二,学科交叉融合。依托南开综合性研究大学优势,文理互建,文工融合。师资建设交叉融合发展,引进国内外艺术学、各专业背景人才。第三,新闻实践方面培养学生内容生产、传播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内容生产力和传播力是培养学生的核心议题。既要提高内容生产水平,也要掌握传播策略,提升传播技巧,依托学业界融合的师资优势培养人才。第四,形成学术研究前沿交流平台,定期公布国际研究的前沿观点和核心数据,打造国际研究在国内输出的前沿阵地和学者研究平台。

徐江善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困境和出路。第一,我们要深刻、理性认识传媒资讯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当前技术资本迭代发展深度改变媒体格局方兴未艾,传统主流媒体深度融合成就显著而任重道远。传媒资讯的兴旺发达对人类文明进程影响史无前例。在此背景下,我们要迎接新时代的到来。第二,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新闻传播生态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求新闻传播教育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我们要坚信新闻专业精神之树常青,呼唤坚定信心迎接挑战。对此,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牵固树立机遇意识,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二是牢牢抓住“部校共建”的贯彻实施,让这一政策红利最大化。三是牢牢把握学界、业界同根同源的根本,加快“三界”融合,推动无缝对接。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冲击下,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是营造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舆论环境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新闻传播教育浴火重生的必经之路。

许加彪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新闻传播学科一直在思考:怎样办学可以更好地对接社会现实?这是新闻传播学始终面临现实的变化和挑战。近两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学生的就业问题已上升到民生工程的高度。就业问题倒逼我们思考如何提升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以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有以下三点思考:第一,要将新闻课做实,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让学生不仅文化底蕴深厚,也掌握现代传媒技术。具体做法是将教学大纲的技能科目模块化。第二,要将科学研究在地化,首先是将新闻史论研究的重点放在陕甘宁边区红色新闻史研究上,其次是将影视产业研究特色化,重点做好西部的影视文化研究。第三,要将国际传播研究面向西部丝绸之路,将教学研究与国家政策方针相结合。

李珮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西南政法大学自入选全国首批“三全育人”试点院系以来,紧扣新闻传播教育教学特色,致力于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解决新闻传播教育中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彰显不足的问题;第二,解决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问题;第三,解决课程思政覆盖面不足的问题;第四,解决新闻传播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为此,西南政法大学进行了以下改革:一是推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体系,建设“点亮工程”。二是将课程思政扩展为全方位思政,打造覆盖全部课程的课程思政案例库,形成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核心的课程思政集群。三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群建设。四是实现以“南京计划”的产教融合到综合项目的拓展。通过新闻传播教育的试点探索,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王峰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的全媒体人才培养建设:一是打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体系。目前学院正努力将实践、田野调查、国际视野、技术、智能等五个方面引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学研究中。二是构建金字塔型卓越新闻人才实践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本科生书院式培养方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工作坊探索个性化培养路径。三是探索以学生专业养成和学术成长为主体的卓越人才培养路径。具体探索分为建立多层次培养的模式、展开多形态的实地培训、提高学生全媒体能力培养。进行多节点产学研合作,例如邀请名记者驻校短期工作、与主流媒体合作进行暑期调查。打造抗疫紧急全媒体课程,课程由学生承担全媒体项目,将专业与实践紧密结合。四是自主开发国内领先协同化融媒体全流程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前沿技术应用能力。五是紧抓新闻课建设,锻造复合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打造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与视听艺术教育为一体的卓越新闻人才培养模式。

李世举 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宁夏大学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理念:第一,明确办学定位、明确服务面向。第二,关注社会发展和技术发展现实,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第三,整合资源,构建全方位政校企、产学研、校内外协同育人体系。第四,深化教学改革,以课程和课程群建设为中心,强化实践教育环节,构筑以成果为基本导向的育人体系。对于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有以下几点思考:第一,以新闻传播学和信息学科为基础,以融媒体产品策划、采制、设计、生产为核心,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支撑,培养“懂创意、通传播、知技术”的复合型、全媒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第二,学生在系统学习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学习数字媒体技术、调查统计等知识,接受信息学科和新闻传播学科基本能力训练,形成厚基础、宽口径、文理兼备的知识结构,以服务国家和地方媒体融合改革与发展需求。第三,以开放、包容、融合的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融合及学科融合,完善协同育人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拔尖新闻传播人才。

李华君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5G、人工智能等传播技术的迭代升级,媒体融合发展增速,国际传播环境复杂多变,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着技术推动力、国家传播战略、媒体泛在化等时代挑战。在此背景下,“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始终在渐进发展与持续改革创新,一直遵循着“文工交叉、应用见长”的人才培养理念,倡导“多元包容、开放创新”的教风和学风,构建了“跨专业、多学科、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以多学科融合为基本途径,构建高水平、有深度的卓越新闻传播课程体系,搭建多元协同、内容新颖的新闻传播人才实验实践创新平台。

王鹏飞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河南大学位于中部地区,在区位优势不明显的办学前提下,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注重依托全媒体时代背景,补齐技术短板,完善新闻传播教育事业建设。首先,立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思想源头,思考西方传播理论与中国传统新闻写作方式之间的联系,推出中国新闻史系列丛书,发扬中国古代的史撰传统,思考中西、古今贯通的发展新方向。其次,关注新技术在新闻传播学领域的应用,探讨技术与传统文科之间的平衡。再次,思考新闻传播教育的实践与基础之间的平衡,探讨如何在新闻实践与新闻基础能力的培养。最后,关注核心与辅助的联系,发挥科研对教学的反哺作用,借助学科交叉的力量,渡过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爬坡期。

唐娟 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在部校共建背景下,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新闻学专业“四个一工程”育人模式的探索:一个保障,即出台“部校共建”系列配套制度;一个关键,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铸魂育人;一个途径,即走出去和请进来;一个机制,即产教融合与党团联动。同时,当下存在的不足之处:一是共建的工作机制亟待完善。二是产学研结合不紧密。三是服务地方发展能力不足。

(以上发言内容均来自“历史传承与当代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闻舆论思想”学术论坛平行论坛二“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改革”,不代表本网观点。中国社会科学网 胡子轩/整理)

编辑: 陈宣宇

新闻传播考研(新闻传播考研考哪些科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郑州考研网 » 新闻传播考研(新闻传播考研考哪些科目)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