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研究(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经济学研究,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可以说,在西方“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的轮流交替反复炒作已经持续了至少三十年。近年来,有人在反思:“为什么过去几十年西方对中国衰落的所有预测都落空了?”

相反,美欧炮制的“崩溃论”、“威胁论”反被中国制作成了警示铃声, 不断提醒自己,在纠错中前行,在积累中成长。因此,美欧企望的中国至少应该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崩溃成了中国延绵不断的无数次成功。

当然,我们更应该记住的是那些善意提醒我们、真诚祝福我们、竭力帮助我们的友人,尤其是那些高度重视研究和追踪中国发展轨迹的世界学术泰斗们。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对中国的真诚赞誉和美好期待,更多的是我们的确汲取了他们的伟大智慧。这里,我将那些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中对中国发展提出过真知灼见的巨匠们作出梳理,以飨大家。


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因揭示了“交易价值”在经济组织结构的产权和功能中的重要性而获得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他在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典礼上对中国的经济改革予以了高度评价:“中国的奋斗就是全人类的奋斗,中国的未来就是全人类的未来。未来的希望在中国。”

对中国经济抱有极大期望的他,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完成了集毕生所学之大成的著作《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他谈道: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二战以后人类历史上最为成功的经济改革运动,还曾留下了这样的评价:“我是一个出生于1910年的老人,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许多事情,深知中国前途远大,深知中国的奋斗就是全人类的奋斗!中国的经验对全人类非常重要!中国敢于改革,在改革的道路上敢于创新大胆创新,无论是文化上还是思想上,都有了中国特有的新面貌。希望在你们,希望在中国。”

“思想市场的发展将使中国经济的发展以知识为动力,更具可持续性。”假以时日中国必然成为生产、创造双向并行的世界中心,科斯先生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判断一语中的,在他逝世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一路向好。

科斯先生直言:虽然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但是美国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美国的高速发展是为了巩固美国在全球的霸权,然而世界人民并未从中获得多少的机会。就中国对亚非拉美等极端贫困地区的帮扶来看,未来世界的希望在中国,中国人在非洲改善了非洲人民的贫穷面貌,中国的“一带一路”联通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全人类发展里中国正在引导全球走向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共同繁荣的局面。


罗伯特•默顿(Robert C. Merton)

(二)、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商学院金融学教授罗伯特·默顿(Robert C. Merton),是现代金融学开创者之一,其在资产组合领域的衍生品定价理论研究成果,为现代金融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2019年11月,他评价中国经济:中国在AI产业、智能汽车、智能交通,以及一些医疗健康机构等方面发展得很好,使他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和对人的重视。自己会建议投资者带着金融和医疗健康方面的科技来中国。“我看到中国一直在取得进步,长期来看非常好。”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

(三)、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誉为“欧元之父”的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于2005年获得北京市政府颁发的永久居留证。他曾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南开大学深圳金融工程学院名誉院长等。北京中关村区的蒙代尔国际企业家大学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罗伯特·蒙代尔在2013年预言,中国将在2025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他表示,“中国的产出现在差不多是美国产出的一半,如果中国经济仍然按照现在这个发展速度的话,在十年左右的时间,中国的GDP可能就会和美国一样了。到了2022至2025年左右,中国的GDP很可能超过美国的GDP。” 蒙代尔后期的研究中常涉及到中国经济,还曾写过《过渡经济中的货币和金融市场改革:中国个案》。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

(四)、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表示,中国在面对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这样的“恃强凌弱者”时,以软弱的方式回应并不好,我们知道慕尼黑会议的绥靖政策。尽管是不同类型的战争,但是贸易战中的绥靖会招致越来越多的要求。如果爆发全面的贸易战争,那么中国无论如何都比特朗普处于更佳的位置来迎接风暴。因为中国有工具和资源来帮助那些受到贸易战不利影响的人,而美国却没有。美国挑起贸易摩擦证明,“面对一个在各个领域甚至最先进领域都可能取代美国的中国,已经不知所措”。

“中国坐拥3万亿美元的储备,可用来援助那些受到不利影响的(人或经济层面),在美国,我们没有一个经济框架能够对受到贸易战影响的特定区域做出回应。美国的财政资源紧张。”

2015年,斯蒂格利茨在《名利场》杂志发表的《中国世纪》一文引发举世关注。2014年底,世界银行公布了最新的对中国GDP的购买力平价估值,显示中国在2014年年底之前就可以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此之前斯蒂格利茨预言,中国世纪会在2015年开始。按照购买力平价法计算,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14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2015年,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经济峰会上,他进一步阐述这个观点。从2015年开始世界进入“中国世纪”。对于中国现在是否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总量到底有没有超过美国?没有一个标准是完美的,但购买力平价(PPP)是一个相对可靠的指标,按照这个标准来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考虑到近几十年中国经济的腾飞,我觉得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也不足为奇。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平均都有7%的增长速度,这一增长速度比美国要高。显然,中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的时间可能比大多数的人预计的要早。此外,中国的经济如果按照6%左右的增长速度发展,那么到2035年的时候,按照PPP来计算,中国的经济体量将是美国的两倍。

对于大家担心的中等收入陷阱,斯蒂格利茨认为,“亚洲四小龙”的经验证明可以走出或者避免这种陷阱,中国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需要非常主动的政府政策,不仅是国有部门的一个促进和改革,更需要的是去解决一些政府面临的核心问题,比如对城市宜居性、教育、养老等问题出台政策,这里面公营部门和私营部门可以合作。

在金融领域。中国的储蓄比美国要高出50%,而且中国的储蓄率预计会增长得更快。到2035年中国的储蓄将超过十万亿美元,而上海也将成为全球最主要的金融中心之一。金砖银行总部设在上海,这也将中国人的储蓄重新投入到全球经济中来推动全球的发展。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上,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分享了自己对于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经验的思考。中国不仅从集体经济转为市场化经济,还从一个新兴经济体转型成为了一个比较发达的经济体。中国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坚持务实主义。2019年3月,他在中国经济学70年演进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上表示,中国40年来的发展无与伦比,研究中国的成功之道能够帮助其他国家解决很多问题。

2022年6月22日,斯蒂格利茨在Scheerpost门户网站撰文指出,“美国似乎正在与中国和俄罗斯开启新冷战,美国领导人表示,这是民主与独裁之间的对抗,但这不符合事实”。他说,美国民主党“口是心非”,是自己“在打霸权主义算盘,而不是在推行民主价值观”,此举可能遭受失败。特别是在特朗普时代之后,美国不再占据任何道德高地,也没有提供建议的可信度。新自由主义和涓滴经济学在南方国家从未被广泛接受,如今更是过时了。中国通过成功地为贫穷国家保障复杂的基础设施,增强了自身影响力,美国也应该放弃疫苗专利,积极拉拢发展中国家。

斯蒂格利茨强调,虽然美国不希望自己经济第一的地位被取代,但无论使用何种官方指标,中国在经济上超过美国都是不可避免的。各界对于中美经济地位的逆转几乎形成了共识,而差别也确实集中于再过多少年中国会反超美国。从这点意义上说,美国想通过打压中国的方式赢得对华竞争,成功率也不大。

美国政府认为其采取预防性行动阻止中国崛起是合理的,但美国的行动,却部分地破坏了自己建立起来的世界贸易规则。这方面,无论是前总统特朗普曾经发起的贸易战,还是现总统拜登想推动的贸易脱钩,都是美国破坏过去自身长期接受的经济体系的写照,其行动无疑也会给美国自身带来损失。美国除去需要盟友之外,还需要赢得全球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数十亿人的心,而这方面美国很难和中国媲美。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剥削和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早已经使其处于不利地位。

更糟糕的是,美国和部分欧美国家,总习惯于给他国“上课”,暗示别国按照自己说的做。相比美国的霸权主义,中国不会傲慢地要求别国按照自己说的做,而是为其他国家提供有形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而这正是各个国家所需要的。毫无疑问,在这样的对比之下,中国显然更容易获取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C.Prescott)

(五)、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C.Prescott),在2017年评价:非常看好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尤其是在下一阶段新经济、互联网经济、高科技方面,将对经济释放的红利。中国的高科技迅猛发展,中国的移动支付、整个支付体系的变革都是令人十分钦佩、印象深刻,中国会在这轮科技发展中会获得非常多的回报。这将使中国从“依赖产权拥有,转移到技术的使用和拥有”。

中国城市的经济是非集中化的,在许多主要的经济区域中都存在着良好的城市竞争。上海、北京、深圳、香港、杭州等城市发展都很迅速,即使是西部城市成都,在过去十年里,它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地不可思议。中国的先进技术使公路、铁路和航空系统更加完善,交通更加便利,也带动了各个新兴城市的发展。这些新兴一线城市之间的竞争,一定会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良好的影响。而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来说,这些新兴一线城市的发展,可以作为新的成功发展案例,成为世界城市发展值得借鉴的新模式。

关于老龄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问题,如果税收体系合理,退休时间的延长更有助于经济的增长。因此,老龄化并不会给中国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阻碍。从中美两国的经济比较来看,1950-1976年中国经济虽然在发展,但远赶不上美国;1977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开始呈现加速的态势,尤其是在高科技方面。如果以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经济的发展程度已经相当于一些发达国家了。我预测中国经济还会继续快速发展并赶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也会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工业国家之一。


埃德蒙·费尔普斯(EdmundS.Phelps)

(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EdmundS.Phelps)。

“一个多年来为中国着迷并对中国人民充满崇敬的人”——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德·费尔普斯在新书《大繁荣》中文版序言中如此自诩。费尔普斯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其对经济学的主要贡献在于经济增长理论,即著名的“经济增长黄金律”。

菲尔普斯说,过去都看到中国GDP放缓,看到中国在一些传统的工业,包括像钢铁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过剩和去库存的现象,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相关的行动去应对这种新的变化、去调整传统工业以及发展新的工业。
他认为,这是重新配置资源最有力行为之一,把这些过剩的资源转移到包括我们现在看好的服务产业在内的新兴产业中。

菲尔普斯讲,现在中国经济增长是有上有下有起伏,但并不是中国一个国家出现了这种情况,如果我们纵观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这种情况到处都有,而且现在中国的经济并没有面临着大规模下调的风险。例如现在欧洲经济,大部分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停滞的时候并没有风险,中国经济在发展自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是这种风险处于健康的范畴之内,不足以大家担忧,也不足以大家进行这种焦虑。

菲利普斯说,回顾中国经济发展,过去30年可以归纳为中国经济第一阶段发展,GDP增长惊人。理性分析得知这种惊人增长不可能永续存在。举个例子,当市场发展了经济增长的机遇就会满足这种机遇,在满足机遇过程中会提高增长率、提高生产效率、带来就业、促进城镇化。所以我觉得中国经济在第一个阶段中已经打好良好的基础。现在要做的是适应中国经济第二个增长阶段,但不可能重复第一个增长阶段速率。在第二个经济阶段中可能会成为第一大经济体。不过首先要明确的就是经济增长率不是大家需要唯一关注的一个主题,现在包括经济学家太多把精力关注到GDP和经济增长率非常单一的数据上,市场有波动有起伏这是值得大家高兴、兴奋之处,而不需要放太多的担忧和精力在这些无趣的数字上。

工业数字化、人工智能同样是全球各国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对于中国官方在《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中将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展领域,机器人的应用正在全球飞速发展,相信中国对这一领域的重视和投入程度将不断上升。“机器人投入到制造业,会不会取代作为劳动力的人?现在人们也许有些过于悲观了。今后有可能出现的是相关股票和产业的爆发式增长,这将有利于各方。”他赞扬中国大力提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做的就是让人们去研发新产品、新工艺,并自由地竞争和融资,最终一切让市场去决定”。


埃里克·马斯金(Eric Maskin)

(七)、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里克·马斯金(Eric Maskin),在2014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举行的中国发展论坛上发表演讲,认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了英雄的角色,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指明了正确道路。“全球化让我们更加依赖合作,如果没有中国,包括英国在内,欧洲经济会更差,中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不过,他也指出,中国的成功也有赖于其主要贸易伙伴欧洲和美国,相互合作是双方都获得成功的关键。就中国经济改革方略,强调市场的重要作用,说明中国未来改革道路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

(八)、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在当年10月评价中国,尽管面临挑战,但中国经济在目前低迷的全球经济形势中仍取得了快速发展。尽管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但中国的经济还是增长得非常迅速。同时,她认为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也面临挑战。她建议中国政府鼓励民众进行更多的尝试和学习,以便掌握多种节约能源的方法。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

(九)、201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在2017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看法;在支持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方面,中国是全球非常重要的经济体,是有力的支持者,给予我们大家一些希望。未来可能会通过推动全球化减少下一个黑天鹅的发生。在2019年表示,几年前,中国经济还是由劳动密集型行业主导,如今则致力于自动化、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中国的一些公司在此领域已经闻名国际。他建议中国在科技研发、创新的同时,对国有企业和金融领域实行更为开放的政策。


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

(十)、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萨金特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所所长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经济学领域理性预期学派的领袖人物,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美国纽约大学教授托马斯·萨金特教授,凭借“对宏观经济中因果的实证研究”,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西姆斯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2014年7月,萨金特认为,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乐观,人们应对经济景气有信心。

中国在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等创新领域都处于相对领先位置。中国经常说的一个词汇是改革开放,这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核心,今后应该继续坚持改革开放。2021年5月,他称赞中国的增长奇迹是史无前例的奇迹,而城镇化的过程正是中国增长奇迹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令人振奋的。城镇化的过程仍在进行,可以说我们仍然走在城镇化的道路上。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发展既是案例也是试验,它体现了政府的正确规划如何促进持续的经济发展。2021年8月,在清华大学表示,我认为中国将会成为比美国更大的经济体。中美GDP占比在十年后将比现在更大,也许中国会成为最大经济体。中国有一部分城市,已经位于世界前列。


安格斯·迪顿(Angus Stewart Deaton)

(十一)、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普林斯顿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授安格斯·迪顿(Angus S. Deaton),在2016年5月表示,对中国经济长期前景表示乐观。他说,未来,中国将有能力让更多的人摆脱贫困,并且缩小贫富差距。中国的经济可能在增长过程中会经历一些调整,但他坚信中国能够有这样的意愿和能力来实现长期的繁荣。中国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增速惊人,这几年贫困率逐渐消失,“世界上大多数的脱贫成就是由中国取得” “在中国生活是件很美好的事情”。“我对大湾区的目前的发展现状印象深刻,这是一个很美的区域,我觉得这里和加州很像,正逐渐成为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新引擎。”中国科技移动产品已经超过欧美,copy-from-China可以带来更多的产品和机会给世界各地的国家。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移动支付。


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

(十二)、2017年,美国纽约大学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对于谁更有利于解决当前的全球性问题时,首先想要强调的便是中国方案。“因为我认为中国方案通往正确的方向。中国加大投资、促进互联互通,帮助贫穷国家走上发展之路,尤其是中国所维护的多边机制,对于欠发达国家绝对是至关重要的。”迈克尔·斯宾塞如是评价中国方案对全球发展的意义。“假如15年或者20年前,有人说,中国将会成为全球化的一股重要推动力,这在当时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迈克尔·斯宾塞感慨,在当前全球化面临考验的时代,中国扮演越来越积极正面的推动方和维护者,是必然发展趋势。这是由于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开放程度已相对较高,同时形成了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中国的发展不仅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市场机遇,其倡导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重要性亦愈发显著。“总体而言,我认为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化的‘官方赞助商’。”自己对中国接下来在全球治理舞台上还将发挥的作用表示乐观。他亦期待在今年下半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后,中国将在金融等关键领域推行更加全面的改革。


彼得·汉森(Lars Peter Hansen)

(十三)、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拉尔斯·彼得·汉森(Lars Peter Hansen)。2017年,他感慨地说,中国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中国让我着迷。2018年,他总结中国,中国的金融独具有的特点,政府非常关注金融的波动,他们对金融市场的运作非常有信心。2019年,他认为,中国的经济足以为动荡带来更多的缓冲,尽管开放之后会有外来的不确定性因素进入中国市场,但总体说这样做是利大于弊的。非常高兴中国政府能够采取这样的改革。


保罗•克鲁格曼(PaulR.Krugman)

(十四)、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R.Krugman),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中心教授。即使对中国充满敌意,但也是一位敢于对美国特朗政府的贸易政策抨击的学者。早在2011年,就发文《中国经济会崩盘吗》,宣称中国经济“正在变成世界经济的又一危险区域”和“危机的新震源”。4年过去后,他的预言不仅没有发生,而且亲自在上海坦诚自己错了。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SAIF•CAFR名家讲堂上认为:“中国的经济的确在这几年好过欧美,展望未来,二十年后我是看好的,五年间还是比较担心。”五年又过去了,中国经济怎么样呢?

倒是他的新观点非常一针见血,2022年3月,他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指出,“美国此前对中国采取的贸易政策是一次彻底的失败,不仅没有解决美国的贸易赤字问题,而且关税对美国造成的伤害更大”。也等于承认中国这几年根本不是美国可以用关税大棒任意摆布的超级经济体地位。

了解和记住他们的观点,自然更加有助于我们砥砺前行,取得更大的成功!

经济学研究(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郑州考研网 » 经济学研究(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